?
?
相傳,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儒雅風流的乾隆皇帝巡游江南,來到了揚州城。
當乾隆皇帝在親信護衛的陪同下走進街市時,眼前的繁華景象令他贊嘆不已,真可謂“八方商客齊聚場,十里揚州眾歡歌”。時近午時,乾隆皇帝肚子已餓,尋思著找個地方好好品嘗一下揚州的美味佳肴。正想著,猛一抬頭,只見對面店鋪的廊柱下站著一個年輕后生,手執煙袋吞云吐霧。乾隆皇帝甚是好奇,即上前仔細端詳,后又進入店內親自品吸。他深感此煙氣味芬芳,吸后精神舒暢,實乃天下少有。幾天后,乾隆皇帝御筆題寫“煙魁”二字,交由州府制成匾額送至該店。“煙魁”很快就名揚天下。
據傳,這家店鋪的老板不是揚州當地居民,而是福建永定人,賣的煙絲也是永定產的條絲煙。據史書記載,明代崇禎初年,福建永定縣就有人種煙、曬煙;至清代初期,永定煙商紛赴繁華的蘇州、揚州重鎮,銷售的條絲煙深得四方賓客的青睞。
20世紀40年代,英、美等國的卷煙打入中國市場,永定的條絲煙受到了沉重打擊,龍巖地區多家私營卷煙廠紛紛倒閉。
為謀求生存,永定煙農開始尋找種植烤煙的新路子。其中,永定煙商盧屏民于1947年多次從云南、貴州引進烤煙種子,精心種植并改進烘烤技術。烤煙品質越來越好,吸味清香,也深受人們喜愛,但終因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而無法推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二年,永定縣委看好“煙魁”的優勢和地方資源的潛能,支持農民種植烤煙。時任縣委書記的王定華赴省城,向省委書記張鼎丞如實匯報,請求財政支援。很快,福建省人民銀行發放了無息貸款,幫助永定興建100座烤房。農民的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煙葉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種植烤煙的技術得到了及時推廣,帶動了閩西的烤煙生產。1957年,永定烤煙以其金黃油潤的色澤和香氣濃郁的品質在全國評比中獨占鰲頭,成為全國知名卷煙生產企業不可多得的原料。
來源:東方煙草報?
作者: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