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煙草傳入我國的過程,古人沒有準確系統的記載。1959年10月,明史專家吳晗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談煙草》一文,認為明萬歷(公元1753~1620年)年間開始,煙草先后分三條路線傳入我國。第一條,也是最早的一條,是從菲律賓傳入福建,再南傳廣東,東傳江浙;第二條,由南洋傳入廣東;第三條,由日本傳入朝鮮,再由朝鮮傳入遼東。吳晗先生的這一看法,在國內影響很大,并成為研究煙草傳入的史學基礎。
從三條路線看,由菲律賓的呂宋島傳入福建比較流行和重要。菲律賓的煙草在西班牙人統治時代,由西班牙教士自墨西哥傳入,并在呂宋島推廣種植,故“呂宋國出一草曰淡巴菰,一名醺,以火燒一頭,以一頭向口,煙氣從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辟瘴氣”(姚旅《露書》)。由于菲律賓的呂宋島與我國南部沿海較近,明萬歷年間有人將煙草自菲律賓攜帶回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種植,鑒于菲律賓的呂宋與福建沿海一帶都有相同的環境———谷地,福建的煙農也采用了菲律賓的插移的栽培技術。煙草傳入中國不久,就有了自己的煙草制品,其中漳泉一帶“馬氏造之曰淡肉果……皆銜長管而火點吞吐之,有醉仆者”(方以智《物理小識》)。煙草的商品屬性較強,推廣很快。福建煙草在中國非常著名,詩人沈德潛《詠煙草》詩云“八閩滋種族,九宇遍氤氳”。當地的產量不僅高于菲律賓,而且作為商品反售其國。
來源:東方煙草報?
作者:趙曉陽、曲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