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腳一直都處于尷尬地位,甚至還時不時被人唾棄。
但近幾年腳,卻上演一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竟然成為了吃香的“健康放大鏡”。
什么“如果的你的腳......,那么就......”,又或者“踮起腳尖xx分鐘,可有效治療xx疾病”。
作為被稱為傳說的“第二大腦”,踮起腳尖真的能治病嗎?
每天堅持“踮腳”10分鐘,真的就能治病?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的2009年湖南的高考題目,就是以“踮起腳尖”為名的。
踮起腳尖你能握住什么呢?是幸福還是權利?不過從健康角度分析,每天堅持10分鐘踮腳,是否真的能治病?
?
第一,想要遠離痔瘡,每天踮起腳尖!這點非常科學
痔瘡分為內外兩種,無論是哪一種都會給患者造成痛苦,甚至懼怕便意來臨,每天嘗試踮起腳尖,就能很好的預防痔瘡,你敢相信嗎?
踮起腳尖看似和痔瘡毫無聯系,但踮起腳尖能起到改善下肢血液循環的效果,特別適合久坐人群。
而久坐人群正是患痔瘡的高發人群,比如辦公室工作和司機師傅等等,每天嘗試踮腳幾分鐘,靜脈淤積不容易形成,痔瘡也得到了好的預防。
?
第二,慢阻肺還能改善?這是真的!
慢阻肺是高發的肺病種類之一,這類患者肺內的氧流量相對較低,不適合做劇烈和大幅度的運動,容易對肺部造成二次的傷害,但這也導致了身體肌肉的缺氧。
雖說不適合做劇烈運動,但腿部運動卻是可以的,尤其是踮起腳尖。
慢阻肺患者每天堅持踮起腳尖十分鐘,在改善體內血液循環的同時,還能提高給肌肉輸送氧氣的速度,進一步改善慢阻肺癥狀。
?
第三,踮起腳尖預防中風?這點不科學!
中風學名叫做缺血性腦卒中,由于血栓堵塞了腦血管,導致腦部組織缺氧和軟化,中風也因此而出現了。
通常中風不會突然發生,患者在之前就存在高血壓、高血脂等類的疾病,而踮起腳尖并不能改善血液中脂類物質的含量,也無法解決血粘稠度高的問題;
所以說通過踮起腳尖預防中風明顯不科學,想要真正做到預防中風,首先就要減少高脂肪和高蛋白類食物的攝入。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喝水,改善血粘稠度。
第四,踮起腳尖預防高血壓,不一定行!
踮起腳尖走路需要大腦和肢體的完全配合,但如果本身血壓已經升高,踮起腳尖不僅不容易把握平衡,而且還可能會發生意外。
所以踮起腳尖預防高血壓也不存在真正的道理,真正想要預防高血壓應該改善自身飲食,特別是高油膩和高鹽分類食物,應該絕對控制。
不過對于很多高血壓患者,總覺得需要長期用藥來維持血壓穩定,認為降壓藥具有依賴性,因此往往在服藥過程中存在消極心態。
但問題是,一旦停藥,血壓就難以控制,自然就會產生各種更危險,可不能因害怕藥物依賴性,而活生生讓自己性命開玩笑。
本身高血壓就是需要長期依靠藥物來讓血壓平穩,維持在正常范圍內,這是疾病本身特點決定,而并非是降壓藥的問題。
舉個例子,這就好比在大冬日很多人得穿棉衣來保暖,自然一脫棉衣就寒冷,你總不能棉衣有依賴性,一穿就沒法脫下來了吧?